home - 工程實績

BE預力系統

安平港跨港橋工程

安平港跨港橋工程係台南市政府因應「商漁港分離政策」,配合打通舊漁港港口而推動之重要交通建設。隨著舊漁港通道開放後,位於港區內的三鯤鯓碼頭及台南市漁光里將形成孤島狀態,對外聯絡將受限,為確保當地居民與港區之交通便利性,高雄港務局遂提出本跨港橋建設計畫。

本案所興建之跨港橋(又稱漁光橋),橋址橫跨安平港支航道與港市交界,主橋全長320公尺,採用5跨4墩之鋼筋混凝土拱橋設計,施工方式結合邊跨場撐工法與中央跨懸臂工法。兩側引道總長約266公尺,橋面全寬24.5公尺,依交通動線分設專用道,以銜接安平港區與台南市區。工程總經費為新臺幣8.204億元。

跨港橋完工後,不僅提供安平商港三鯤鯓碼頭區穩定之對外聯絡道路,滿足港區營運與物流需求,更為打通舊漁港後之漁光里居民提供便捷通行橋樑,進一步促進安平地區濱海觀光與休憩產業之整體發展。

BE預力系統

西濱快速公路 WH33-1 標新建工程

西濱快速公路 WH33-1 標新建工程使用本公司設計製造之 BE 預力系統,工程範圍涵蓋西濱快速公路第 WH33-1 至 WH33-4 標段(123K+800~130K+905),位於苗栗縣通霄鎮南通灣至苑裡鎮出水,全長約 7.9 公里(主線約 7.1 公里,聯絡道約 0.8 公里)。主要工程項目包括高架橋約 6.9 公里、路堤段約 1 公里,並設置 1 座交流道及 2 處上下匝道(另預留 1 處匝道用地)。

工程特色
本路段橋梁型式多樣,包含逐跨架設、懸臂工法、預力混凝土 I 型梁(PCI)及中空板梁等形式,橋梁箱型斷面採圓角化設計以提升美觀與減少風阻。一般跨徑介於 40~60 公尺,跨越南勢溪與苑港漁港處採用懸臂工法,最大跨徑達 150 公尺;其中南勢溪橋段另採用陰極防蝕技術,以提升橋梁整體耐久性與防腐性能。

資料參考: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BE預力系統

臺鐵林邊溪橋改善工程

林邊鄉鐵路高架化計畫,又稱林邊溪橋改善計畫,為台鐵高架化計畫之一。
起於鎮安車站以南,迄於佳冬車站以北,總長約4.6公里。

2008年動工,2012年1月10日由原平面路段切換至高架路段並啟用高架車站,2012年6月完成所有工程。 本案皆預留雙軌化及鐵路電氣化之空間,後續已於南迴鐵路電氣化計畫中完成電氣化。

BE預力系統

大林交流道至中正大學連絡道路-榮林陸橋改建工程

榮林陸橋為連接國道1號大林交流道、大林慈濟醫院與嘉義縣梅山鄉等地區的重要聯外道路之一。該橋樑橫跨台鐵縱貫線,具備高度交通通行與區域聯繫功能,對地方醫療急救、山區觀光及居民通勤交通等均具有關鍵意義。

由於原橋齡已久,結構與通行機能已不符現今交通需求,因此規劃辦理榮林陸橋改建工程,期能提升橋梁耐震與行車安全性,強化區域道路網絡功能,並改善台鐵路廊交會處的通行瓶頸。

BE預力系統

淡江大橋連絡道路新建工程

本工程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地區,路線起點自台61甲線(2K+146),沿臨港大道、北堤濕地邊界跨越淡水河後,經沙崙路至終點沙崙路一段(8K+165),全長約6,019公尺。橋面寬度介於44至55公尺之間,設計包含雙向四快車道、機車道、人行道及自行車道,並預留大眾運輸(如八里輕軌)共構空間,目標為串聯淡水河兩岸,完善北北基西部沿海區域的交通網絡。

近年來,隨著淡水、八里及北海岸地區的快速發展,包括漁人碼頭、十三行博物館等觀光景點啟用、淡海新市鎮積極開發、臺北港投入營運與特定區規劃實施,使人車流量大幅成長。此項建設將能有效疏解交通,特別是竹圍至關渡路段之壅塞現象。此外,因應日本311地震後對核安疏散半徑的重新評估,也突顯淡江大橋在緊急應變上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