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預力系統
A3標工程位於宜蘭縣南澳鄉,主要採橋梁結構形式施作,路線長度南下線約2.07公里,北上線約2.04公里。起點位於南澳鄉東澳嶺,北端銜接東澳北溪河川橋及東澳隧道南洞口,沿線以大跨徑橋梁跨越東澳北溪支流,並於8K+030及8K+110處分別跨越舊北迴及新北迴鐵路,隨後再以橋梁形式跨越東澳北溪主流,並轉以隧道方式穿越山體。
隧道南洞口鄰近幸福水泥運碴專用軌道,設計上以橋梁跨越,後續路段則採路堤型式構築。為配合既有台9線北上車流進入隧道前之交通管制需求,於幸福路堤段增設地磅及管制站。本標終點位於幸福水泥東澳廠前,並銜接回原有台9線路廊,全案已於民國105年4月8日順利竣工通車。
BE預力系統
台26線為南臺灣恆春半島濱海公路系統之一,起點自屏東縣楓港,沿途經恆春、鵝鑾鼻、港口、港仔、旭海,終點止於臺東縣安朔,全長110.046公里。其中,旭海至安朔路段為全國濱海公路系統中唯一尚未全面貫通之區段。
為加強屏東與臺東兩縣之觀光景點連結,促進區域平衡發展,強化生活圈交通聯繫,並因應地方對本路段改善的殷切需求,本計畫於民國92年奉行政院核定辦理,拓建路段總長度約11.9公里,總經費約為新臺幣18.58億元,並分為六個標段陸續施作。
截至目前,位於臺東縣境內之塔瓦溪至安朔路段(第五、六標)已順利完工,並通過第三階段通車履勘。為便利南田村等地居民通行,已完工路段預定於民國100年5月13日中午12時正式開放通車,象徵本區段邁入通行新里程。
BE預力系統
牽手橋橫跨於忘憂湖與有情湖之間,兩側分別座落著兩座總滯洪量達6,000立方公尺的滯洪池。
該區域採用原生植物栽植及生態工法,營造出低干擾、多樣性、低維護之生態保育空間,不僅具備防災滯洪功能,更成為留鳥與候鳥的棲息天堂。位於忘憂湖畔亦設有賞鳥平台,遊客可由濕地周邊眺望湖面,有機會觀察到多種水鳥悠遊其間,體驗豐富的濕地生態之美。
BE預力系統
本計畫於民國98年2月19日經行政院核定,列入「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其核心目標在於改善花東地區鐵路運輸效率與服務品質,促進東部區域均衡發展。過去政府已陸續完成臺鐵西部幹線、宜蘭線及北迴線的電氣化工程,成效顯著,為延續此一軌道現代化成果,進一步推動花東線的電氣化與瓶頸路段雙軌化已成為必要策略。
本計畫自民國97年啟動,預計於104年完成,工程範圍自花蓮車站延伸至知本站,全長約166.1公里。主要施工內容包括全線電氣化,以及針對4處運輸瓶頸實施雙軌化與路線曲線半徑之改善工程。為提升行車速度與穩定性,並減少列車交會所造成的延誤,計畫新建4座雙軌隧道,改建3座橋梁,並同步優化站場內部軌道配置。此外,關山及月美等路段亦實施截彎取直工程,針對曲線半徑小於800公尺之路段進行優化,強化整體路線順暢性與安全性。
整體工程經費概估為新臺幣254.29億元,涵蓋花蓮縣及臺東縣兩地。計畫完成後,將大幅提升花東地區鐵路運輸能力與時間效率,促進地方觀光與產業發展,並進一步實現東部鐵路的電氣化與快捷化願景。
BE預力系統
國道1號自民國67年正式通車以來,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扮演關鍵角色,尤其五股至楊梅段串聯大台北政經核心與中南部科技產業聚落,並與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銜接,成為我國經濟命脈與對外交流的主要通道。隨著區域人口快速成長與經濟活動密度增加,該路段長期面臨車流壅塞,服務水準持續下降,不僅影響民眾通勤與貨運效率,更牽動區域發展與國家整體競爭力。為有效紓解交通壅塞、提升運輸走廊功能與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本拓寬工程計畫遂應運而生。
本工程自新北市汐止五股高架橋起(統一里程約31K),止於桃園市楊梅收費站(統一里程約71K),全長約40公里,沿線緊鄰既有國道1號佈設,經過五股、泰山、林口、龜山、蘆竹、桃園市區、中壢、平鎮至楊梅等重要鄉鎮與都會地區。拓寬配置方面,自泰山轉接道至中壢轉接道間擴增為雙向各三車道,其餘路段則擴增為雙向各兩車道,藉此提升整體通行容量與路網彈性。
施工技術方面,採用多項現代化橋梁與道路拓寬工法,包含支撐先進工法、場鑄懸臂工法、預鑄節塊吊裝工法與鋼梁吊裝工法,兼顧施工效率、安全性與交通維持管理,以確保工程品質與施工期間之順暢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