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承攬 內置預力系統、白米斜索橋
工程簡介:
本路段路線北起蘇澳蘇港路,以蘇澳隧道貫穿丘陵地,續以白米高架橋沿蘇澳溪跨越永春路,再以永樂高架橋沿圳頭溪河階地逐漸爬升,南端於臺鐵永樂車站南側銜接東澳隧道(A-2標)。
白米高架橋全長2,160公尺,採用九個連續單元進行上部結構施作,透過逐跨場鑄工法(Span-by-Span Cast-in-Place Method)施工。依工法差異區分為三個單元採現場支撐工法,六個單元採先進支撐工法。模板支撐系統普遍採用規格化、機械化與模組化設計,具高度重複使用性,顯著提升施工效率與作業安全性。
白米脊背景觀橋全長340公尺,為國內首座雙塔鋼腹板脊背橋,橋塔造型靈感源自米粒,外觀特殊,施工難度高。橋梁箱型梁腹板採用波形鋼腹板設計,運用複合材料減輕上部結構自重,進一步降低地震力影響。該橋除具景觀地標功能外,更融入地方文化意象,完工後有效提升我國橋梁設計與施工技術之整體水準。
BE承攬項目:內置預力系統、白米斜索橋
資料參考: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
BE預力系統
媽祖大橋新建工程所使用之後拉預力系統為本司研發生產之BE系統以下就此工程進行簡單介紹:
由於跨越北港溪之北港舊橋因交通量增大與橋齡已高,所以交通部公路總局規畫媽祖大橋新建工程,以解決交通問題。設計主要分為主橋與引橋部分,橋之起點為北港鎮文仁路南端,跨越縣道164進入北港溪堤防,終點為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全長約1.7公里;主橋部分為跨越北港溪主要河道,橋型為介於斜張橋與懸臂工法橋之間的矮塔斜張橋型,採用單塔雙扇對稱式斜張橋形式,其左右各跨125公尺,其中有左右對稱式鋼纜18組,橋塔為混凝土橋塔,由主梁算起31.2公尺,梁深主梁部分為變斷面箱型混凝土梁,由主橋墩往兩端縮小,斷面高度由6公尺縮減至2.5公尺,橋面總寬27公尺。外置預力部分,鋼纜長度由最短之24.7公尺遞增到58.5公尺,鋼纜外圍包覆HDPE管,再灌入填充材以防止鏽蝕發生,引橋部分則以場鑄場撐施工法為主。
施工方式:
主梁部分採用懸臂工作車進行懸臂式節塊推進工法,其步驟大致可分為工作車定位、組模、混凝土澆置、預力施拉、工作車推進、及外置預力施拉,節塊數量最原始為左右跨各32節塊,於施工期間變更設計,最後6個節塊採場鑄方式,因此懸臂施工節塊之數量變為左右各26節塊,鋼纜配置部分為第10節塊至第27節塊,左右各18組鋼纜,鋼纜施拉採單根鋼腱施拉方式。
資料參考:陳建州/陳威伸,灰色理論應用於長跨徑橋梁施工控制之研究
BE預力系統
臺中市大肚區與彰化縣和美鎮地理相鄰,長期以來受限於烏溪隔閡,兩地居民往返僅能依賴中彰大橋及大肚橋等既有橋梁通行,繞行距離長、交通壅塞情形時有所見。為改善南北往來便利性並完善區域交通路網,臺中市政府與彰化縣政府攜手推動「臺中大肚-彰化和美跨河橋梁新建工程」,由義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施工,工程執行單位為臺中市政府建設局土木工程管理科。
本工程不僅強化地方聯繫,亦具備多項交通與發展效益,未來可串聯臺中生活圈四號線大肚段、國道1號、國道3號及台74環狀線等重要幹道,有助於紓解現有聯絡道路瓶頸,改善城鄉通勤效率。亦為台61乙線交通壓力提供分流方案,成為工業區大型運輸車輛的新選擇路徑。
暉毅預力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很榮幸參與本橋梁工程預力系統供應作業,採用自主研發的 BE 預力系統(BE Post-Tensioning),提供高品質、穩定與耐久的結構支持。我們在現場配合承包單位進行多項技術細節調整,確保系統與實際工況完美契合,為整體橋梁結構安全與壽命貢獻一份專業力量。
本工程完工後,將有效提升區域整體交通效能,縮短旅運距離、平衡區域發展,為兩地居民帶來更便捷與安全的生活環境。
BE預力系統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為交通部鐵道局主導的重要都市更新工程之一,旨在改善交通動線、提升民眾行車與通勤安全。其中 C611 標段由根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工程範圍北起嘉北車站北側約2.3公里處,南至嘉義車站南側約3.5公里,全長約8.3公里。
本段工程內容包含鐵路高架橋主體、引道及附屬設施、軌道系統改建、沿線橋下道路與景觀排水設施,並涵蓋三座陸橋拆除與地下道填平作業。此外,計畫中首次導入完整的噪音與振動防制設計,對周邊環境與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擾降至最低,展現人本思維與工程兼顧的理念。
暉毅預力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有幸參與本工程之預力系統支援工作,提供穩定可靠的 BE 預力系統,協助高架橋梁結構達成高效能與高耐久的施工品質。為降低施工對交通的影響,設計上特別採用不落墩的支撐方式,以維持車道通行,也於敏感區域設置臨時隔音牆,顧及民眾生活品質。
BE預力系統
『台21線豐丘明隧道改建橋梁工程』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台21線91k~92k豐丘明隧道處,因豐丘明隧道南端路段常因野溪土石流及邊坡坍塌,造成道路 中斷,危及用路人安全。故採新建高架橋以避開土石流及邊坡坍塌區。
本工程於95年間辦理規劃設計,經考量水利防洪、土石流災害防制、避開邊坡不穩定區、經濟性及工期等因素,在工程全長1,030公尺之範圍,規劃橋梁段780公尺及引道250公尺總經費3.3億元。其中橋梁淨寬9公尺,設計採鋼箱型梁及混凝土預力梁(PCI梁)型式,跨越野溪路段長220公尺採大跨徑鋼箱型梁橋,最大跨徑90公尺,其餘路段長560公尺採PCI梁每跨40公尺。另引道部分寬度10公尺,北端長145公尺,南端長105公尺,以建擋土牆銜接及既有之豐丘橋。
資料來源:交通部